2019-03-28
南方IT南方IT、珠海一职实验创始人曾凡明校长
携手学校中、高职执行院长莫拥军
座客FM91.5《城市会客厅》,
畅谈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和文化发展、
立德树人、文化兴校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
现场精彩访谈记录
珠海电台主持人徐菲:
欢迎大家锁定先锋951城市会客厅,我是主持人徐菲,让我们用声音真实来记录城市进行时。2018年9月10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而经过不断的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也上升到新的层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是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转型,那么新时代下,职校文化和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今日,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嘉宾跟我们一起分享职校文化和职教教育;中西结合,立德树人。
首先我们还是来欢迎下今天来到节目当中,来自南方it的两位嘉宾,他们分别是南方IT、珠海一职实验学校的创始人——曾凡明校长,曾校,您好!南方IT学的院长——莫拥军,莫院长,您好!
今天节目当中将跟大家分享职校文化。说到职校文化,我们现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校园文化,那尤其对于职校而言,职校文化更有着其特殊性和独特性,那么我们请莫院来跟我们简单介绍下。
南方IT莫院长:
好的,首先我跟大家简单介绍下,刚才主持人谈到今年习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非常明确地把立德树人融入到各个领域,包括职业教育、大学、中小学以及我们的基础性教育等各个领域。以此类推,我们可以看到,今日这个时代国家对文化、德行、道德、品质的重视。
我们经常讲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学校而言是灵魂,一个没有文化的学校很难真正把教育做好。因为教育的本质就两个字——改变。西方有句谚语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而灯的来源于你这个学校的文化,你希望这个文化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学校创办20多年了,在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去点亮学生的智慧之灯、创造之灯,以及生存之灯。这些灯的来源就在于我们曾校长今年提出的,我们要打造学生的一个核心——以技能为核心,三种能力——德行能力、通识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真正明白来学校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和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在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今年曾校长特别提出,不仅学生,我们老师也要进行学习,因为我们校长特别重视文化的打造,教育就是“上所施,下所效”,今年学校文化升级,曾校长就是这样带着我们老师,一直坚持去做。我一直跟随学校这么多年,我特别敬佩我们的曾校长,每个细节都做得很到位。今日有机会来到现场,我真的想让曾校长跟我们分享下。
电台主持人徐菲:
真的,作为创始人,校园文化一定是跟创始人的文化理念有直接关系的,是方向的确认者。我们就来听听曾校你这么多年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学校创始人曾校长:
好的,客气了。刚才我们莫院介绍了学校的一些发展情况,对于文化,我们学校在推行的大致的情况。之所以我们走到今日,要提出“百年职教、文化兴校”,是因为我觉得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润物细无声。我们做了20多年的职教,我们学校一直是以IT、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一所学校,过去称为特色,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吧,在珠海培养了几万人。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效果非常好,但我总觉得缺点什么,学生的成绩、素养达到的境界还不够高。
电台主持人徐菲:
我们说,社会需要的是技高德也高的人。
学校创始人曾校长:
这就是我们所提出的“德技双馨”,为什么文化如此重要呢?知识与文化的区别在哪里?我们过去培养的是知识,那文化是什么?我觉得除了知识还要有思考力、素养和良知。我们学校非常重视文化的力量。
第二,国家提出伟大复兴中国梦,靠的就是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办好一所学校,育人的地方一定要有好的文化。文化可以影响人,简单来说,好的人在好的文化中更好,有不良习惯、陋习的人再好的文化中他会慢慢变好。但不好的文化,好的人会变坏,不好的人会更坏,所以办教育呀,很重视知识和技能,但也要重视文化,所以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重要的文化引领,文化兴校,从效果来讲取得蛮好的成效。今天的探讨十分荣幸。
电台主持人徐菲:
嗯,所以我们刚才提到我们的学校也是形成一种,一个核心,三种能力的教育文化理念,所以这个教学文化理念的打造的初衷,我想由曾校来给大家分享。
学校创始人曾校长:
这个我们十几二十年的探索,也是结合我们新时代,新职教,国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职业发展人才,二十多年的经验和企业给我们的反馈,新时代下要培养职教新贵这么一种人才,那么作为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就是我们的核心,特别是我们做IT的,专业技能为根本。另外为什么提到三种能力呢?这更多是文化包含的内容,提出了三个维度,第一个是德行能力,德行能力是以立德,以传统文化为抓手,以国学经典为根本。第二个就是学习力,思考力。我们职业教育,一定要让他知道,就像刚才莫院讲的,不仅要把篮子填满,更要把灯点亮,让他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他的思考力。把知识学会的同时,要把学知识的方法学会,所以会有一系列的措施方法。第三个是通识能力,教育不仅要把知识教育的很强,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学会生活,享受生活还有就是创造生活。
电台主持人徐菲:
职校的发展,我觉得从97年办学到现在,20多年,也是见证了整个职校发展的过程,尤其是以前以知识为核心的那种,选择职校就是为了学技术,有养家糊口的技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于人才的需求,除了技能之外的东西要求更高,对吧?
学校创始人曾校长:
对,没错,我们主持人讲的特别好。在新时代,我们职业教育的孩子,除了要学技术的同时,更要在他的素养方面,三种能力的提升也很重要,让他走的更远更宽,为社会服务,生活得更幸福。
珠海电台主持人徐菲:
那么在学校的层面来讲,我们的教师团队也好,还有校企文化,其实都是不断地进行打造的。那么在教师队伍的文化打造过程中,我们两位对学校特有的教学文化有哪些想要说的?
南方IT莫院长:
在学习力方面来讲,我觉得我们的老师抓得很紧,主要是我们的老师自我学习意识很强。当学校进行文化升级之后就更重视。自古以来有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国家发展的很好,教育十分重要。我们的战略非常明确,学校要是想办得好,老师的学习的士气要好。转型升级的核心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把员工老师的学习力放在重要位置。所以我们每周都拿一节课出来进行统一学习,然后分享交流。也是为了发挥老师的带头作用,像莫院所讲“上所施,下所效”。
珠海电台主持人徐菲:
嗯,你做的好,学生自然就会看见了,教学加实践。那我们有请莫院来谈一下。
南方IT莫院长:
为什么说我们老师要学习?我通常给学生举一个例子,几乎每个城市的家庭里会出现的场景,老爸在玩手机,老妈看韩剧,小孩在翻iPad,但是往往父母会骂孩子,你为什么不去学习。其实我们就是忽略了“上所施,下所效”。如果我们的老师或家长只知道那个道理,停留指责孩子。我知道很多学校今天非常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德行,当我们只会在大会上提一下,而不付诸行动。我们学校在这方面探索加实践,发现效果不错。当我们的老师学完过后,才会发自内心,知道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怎么引导学生朝着这方向去努力。我认为,在这个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多了,恰因为这样,我们会忽略系统化的学习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曾校长每周五带着我们学习,坚持下去真的会不一样。
我经常讲,在这个时代,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通识能力比你的技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更重要。衡量人才,不是我们今日掌握的某种技能,时代发展太快了,技能会被淘汰,但真正衡量一个人是否为人才要看他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意识。
珠海电台主持人徐菲:
所以我们很看重一个人的学习力,只要你有了学习的能力和欲望,完整的知识体系,即使你在哪个领域,你都能重新去奋斗,学到更多的技术。所以我们就就像盖楼一样,需要把学生的基层给打牢,所以这个职业教育发展的更好。
南方IT莫院长:
这几年我们把通识能力、学习能力和技能结合起来,发现学生学习效率高了很多,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好了很多,这就是我们今日想分享给大家的。
珠海电台主持人徐菲:
当我们不再为学习知识而学习的时候,那这种能力的提升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我们就跟大家来讲述一下,分享一下新时代下我们职校的这种转型升级。人才兴则产业兴,但是呢我们文化兴,教育才能兴旺。